很多企业在变革过程中,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了战略规划、架构调整、业务整合等领域,而员工的心理通常容易被忽视,总要到冲突或危机发生后,才寻求解决之道。众多的研究表明,在组织变革情境下,因为员工的心理原因往往会引发下列问题:持续性的减少产量;要求增加报酬或调职;罢工、无故旷工或怠工;工作和服务质量变差等等。2005年深圳一国企为深化改革,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推行全员下岗,重新竞聘上岗政策。经过严格的选拔后,三分之二的员工竞争上了岗位,当上岗人员名单公布后,未竞聘上的一百多号员工集体到市政府上访。现在政符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自然不会让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因此市政府责令企业重新安排这些员工上岗,结果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该企业在推行变革之初没有充分跟员工沟通,员工并不清楚下岗后的安置办法,企业也不知道员工是否接受这样的安置,在这种情况下匆忙推行竞聘上岗,失败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猜测,由于猜测而影响企业稳定,企业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1、制定沟通策略
变革前需要让员工知道“为什么”,为什么需要改变?制定的沟通策略包括什么时候跟员工沟通,沟通哪些信息,谁负责去沟通等,并且要做好员工不接受变革的思想准备与应对措施。为了让员工接受变革,不能只沟通有利信息而掩盖不利信息,惟有如实反映事实,才能取得员工的信任。
在员工接受了变革的事实后,还要对变革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并针对性制定应对措施。2006年百度由于“裁员门”事件而闹得沸沸扬扬,等事态恶化后百度才站出来发表申明,那时无论在员工心目中,还是客户心目中都己经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2、搭建多条沟通渠道
沟通不仅仅是企业对员工单向进行的,也要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的担忧,同时也收集员工对公司的建设性意见。为了保证信息的畅通,可以搭建多条沟通渠道,比如员工大会、总裁的公开信、上下级之间的谈话、公司内部刊物和网站、公共区域的海报和小标志,都有助于帮助宣传企业的变革,让员工在心理上慢慢接受事实,并且投入到变革中来。
3、高层直接参与沟通
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公司的高层应该始终站在沟通的前沿,高层的参与是对员工的最好承诺,表明公司对员工的关注。在变革或动荡时,高层的信念将决定员工的信心。
4、始终关注员工态度
在变革过程当中,始终需要了解员工的态度,并且对比变革之初看有了哪些转变,从中发现企业需要努力改善之处。国外很多企业推行了EAP(员工帮助计划),帮助员工解决变革过程中的心里压力。EAP虽然在国内企业还未推广,但是只要站在员工角度思考多一点,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一定能够获得员工的支持与认同。2004年底,伊利郑俊怀被拘的高管危机爆发后,潘刚临危受命,不采用“封锁消息”的错误建议,成功化解危机。上任之初,连续召开员工大会、党员干部大会、各事业部员工大会,及时沟通,统一认识。在处理此次危机过程中,始终将员工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形成一致意见,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后,再召开供应商大会,邀请媒体到企业参观了解实情等等,这个时候就不会听到员工不同的声音了,外界也就不会枉加猜测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