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干部***同志的先进事迹
2008-04-13 23:20:00 来源:人才网信息中心 作者: 浏览46次
余热奉献 晚霞生辉
--记离休干部***同志的先进事迹
***同志早年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曾任**县县委常委、县农委副主任等职,八四年离休后回武汉定居。职虽退,但心未退,党的先进本色未退,仍然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践行着“三个代表”,让“余热奉献,晚霞生辉”,继续谱写着人生的新篇章。
一九八七年五月,***同志怀着“奉献余热,服务桑梓,惠及子孙”的心愿,欣然应允了**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的邀请,担任《**县志大事记》和*类的责任编辑。为能够真实详尽地反映**的历史,他不顾年迈体虚,四处奔走收集资料。尽管曾担任过《湖北日报》农业部副主任、《荆州日报》负责人,具有一定的*经验优势和较强的文字功底,但他却仍然坚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此项工作,将所收集汇总的资料进行反复核对、缜密分析后,整理成篇。经常伏案工作直到深夜,经过六年的辛勤劳动终于辍笔定稿,圆满地完成了《**县志》的编撰出版工作任务。
***同志每每面对成绩和赞誉总是心态平和,不但不骄傲、不满足,而且还语重心长地说:这只是尽了一个普通*党员应尽的义务罢了。他不甘寂寞,时常考虑怎样才能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建设多发挥点余热、多作点贡献。他不仅是那样想的,而且也是那样做的。那是九二年五月的一天,他得知一百五十元人民币,就能帮助一名贫困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于是就自发地加入到**“关协”和团县委联合举办的“人人奉献一片爱心,救助失学少年”的活动之中,并毅然将自己离休后在县志编撰工作中六年来的辛勤汗水—1430元稿酬,全部捐献给了“希望工程”。
然而,只要熟悉**老的人,都知道他经济并不宽裕,生活也比较俭朴,家里几乎没什么新式家俱和家用电器,往往总是一修再修,都舍不得丢。尽管离休干部的医药费能够实报实销,但他病了也尽可能不住院,往往自己对症处理,哪怕能为国家节约一分钱也感到高兴。一次,因为中风实在撑不住了,才勉强住了几天医院,刚好点就买药回家治疗,力争为国家多节约点开支。其子女收入并不高,条件也并不好,仍然坚持将省下来的钱如数捐给“希望工程”。多年来**老坚持在自己有生之年每年拿出一个月工资予以捐献资助,自一九九七年起捐献金额已增至1000元/年。除此之外若遇到特殊事件、事例也不忘捐献,如:九八抗洪期间,捐献了1600元;二零零二年还加大捐献,一次性为甘棠潘岗小学捐资1万元;在一次下乡考察途中,恰遇泡桐中学改建,于是又当场集资了500元,十多年来捐献金额已达到2万余元……
***同志尽管年事已高,但却对“关协”工作乐此不疲,常常利用自己的*、经验优势,帮助、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今通过他帮教的对象已达千余人。在任“关协”副主任之后,不顾年老体弱,仍坚持到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经常同其他“关协”成员一起深入学校、街道、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为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为密切和融洽与青少年学生的联系,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他往往忘掉年龄、辈份、职务,真诚地与青少年学生交心谈心,开展互尊、互爱、互助、平等的“忘年交”活动,效果较好……
真可谓“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老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老骥伏枥,壮志不已”,关心下一代和无私奉献的那种“不须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不仅受到了区委老干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以及市老干部局的表彰,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应和了时代的脉搏,体现了党员先进性,践行了“三个代表”,还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周围的群众、教育鼓舞着青少年下一代奋发向上和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