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一些浙商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不过这一次,他们将。
“出海”淘矿,浙商面对的考验更多。面对海外企业迥异的经营模式、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以及陌生的商业运作模式,浙商不得不加倍学习,加速“充电”,尽可能快地提升自身素质。
发现“新大陆”
11月11日,许多浙江老板奔向了杭州西湖边的凯悦饭店。
这一天,矿产资源居世界前列的澳大利亚西澳州,带着高岭土、锰矿、铅锌矿等20多个合作项目来到杭州,出席“2009浙江——西澳大利亚州经贸投融资洽谈会”举办的“金桂论坛”。
这个事先未经媒体宣传的活动,却吸引了600多人参加,相当部分是“不请自来”的浙商,以至于吃中饭时,预先准备的自助餐券都不够用了。
不仅是西澳州,上个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加拿大等国来中国推广矿业项目,都受到了浙商的追捧。
凯悦饭店的推介会现场上,西澳州矿产商杰夫瑞被团团围住,卖力地向浙商讲解矿产项目,脸上渗出了细密汗珠。而在他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屏幕上,各式矿产地图也让人眼花缭乱。
逗留澳洲做生意的诸暨兴荣木业总经理杨洪文,是从澳洲赶回国内的。董事长因为大雪被堵在太原机场,只得派他先来杭找矿。
从热情的浙商递上的一张张名片可以看出,他们从事的产业可谓五花八门:汽摩配、纺织、服装、家俱……尽管他们对矿产投资并不熟悉,但在他们眼里,海外辽阔的矿产版图已经勾勒出一片投资的“新大陆”。
投资海外矿产,浙商刚起步。据省矿业协会会长汤文权介绍,我省民间资本投资海外矿产时间短、数量少,但“触角却很长”,钱江集团旗下的“天江矿业”在遥远的尼日利亚有矿产项目。乌兹别克的金矿、铀矿,蒙古国的铁矿、萤石矿,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地的金矿、铁矿和钾盐矿,以及南美等地的矿山,都活跃着浙江民间资本的影子。
“不过,也许我只掌握了浙商海外投资矿产的冰山一角。”汤文权感慨地说,近年来跨行业到海外开矿的浙商多起来了。
事实上,浙江乃至中国资本正大举扩张海外矿业。来自省商务厅的数字显示,至今年9月30日,经核准在澳大利亚投资的浙江企业累计98家,投资总额约为1.4亿美元,主要涉及采矿、建筑等行业。商务部网站日前发布消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额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143亿美元,主要领域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等。
权威部门的统计中,“采矿业”第一次如此清晰地靠前占位。
浙商对海外矿业的热情并非空穴来风。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国际市场普遍回暖的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类产品价格看涨,民企海外投资矿山的步伐也将加快。
不只是民资。浙江物产集团金属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该公司多年来从事矿业贸易,是省级国企中的佼佼者。在西湖边的一间私人会所里,他与澳洲来的4位矿产商了聊了很久。了解澳方矿业投资政策,寻找向上游挺进的机会,是他此行的重要目的,因为“这符合浙江这个资源小省的战略利益”。
暗战“西澳州”
“我们那里有太多的宝藏有待开掘。我很想知道,能不能把我们公司的电话号码登在你们的报纸上?”“金桂论坛”上,西澳州伊马奇资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乔治半开玩笑地对本报记者说。
乔治等一干人马来头不小。
拥有1.7万平方公里矿权的伊马奇资源有限公司,手中握有丰富稀有矿权的攀达斯旺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齐刷刷亮相。据了解,该州9个铁矿石项目有扩产计划,另有10多个项目处于科研和工程设计等阶段,60个新项目有待开发。
海外矿山的渴望,中国民资的热情,似乎可以一拍即合。上个月,国内民企紫金矿业发布公告,宣布出资2260万元认购加拿大大陆矿业有限公司12.8%的股权,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在澳洲,矿业正被染上浓浓的“中国红”。澳籍华商沈红江透露,数以千计的澳洲上市矿企,只要哪家企业露出“中国资本参与进来”的风声,股价立马飞涨。
事实上,浙商早已张帆出海。少数开拓者已先期来到澳洲,在这片跳跃着袋鼠的土地上寻找商机。在萧山国际机场的候机楼里,本报记者听到了真实的“澳版淘矿故事”。
今年5月,诸暨一家家俱企业入股澳洲一家矿企。原本打算出资500万澳元,毕竟隔行如隔山,他们后来仅谨慎出资50万澳元。没想到,现在这些认购的股份已从每股两毛多,涨到了五毛。“真后悔当初没多买点,还是太小心了!”
相对于这位浙商的激进,诸暨安驰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响亮则多了一份耐心。“一个矿的基本资料就有两尺高,没有专业知识根本看不懂!”他说,因为儿女在澳洲做汽摩配贸易,他近两年也常在澳洲,国内亲友纷纷托他打探进入澳矿的机会。
一年多来,他已摸到些许投资的奥妙。吕响亮拿起笔,为本报记者画出了一幅澳洲矿企的组织架构图。一般而言,一个矿业公司下有好几个矿点和一个选矿车间。矿企吸收外来资金的路径亦各不相同,有的出让矿点的股份,有的出让选矿车间的股份。“如果你出资进入一个矿点,你的盈亏就和这个矿点牢牢绑在一起了。”
据他了解,澳洲矿企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许多有矿权的企业不一定开动机器采矿。比如两个人凑了10万元钱合伙办了一个公司,如果运气好,花这点钱就能勘探到一个矿,他们就可向政府申请这个地块的矿权。凭此,便会有投资公司来包装他们,帮助他们的企业上市。在新的矿企上市前介入,运气好的话,上市后可大赚一笔。
不过,从资本市场圈到的钱,矿商并不急于用来开矿,而是再拿去探矿,一旦再发现矿点,不仅公司的股价会飚升,他们还能争取再融资的机会。因此,许多矿业公司乐此不疲。
把握好投资的节点与切入的方式,是吕响亮考察海外矿产得出的心得。他,已做好了出手的准备。
“民营企业参与矿山勘探项目能不能控股?”“当地矿企能给我们的最大股份额度是多少?”……此类问题,是广大浙商最关心的。
先问参加“金桂论坛”的澳商彼得。他说,西澳州的矿企巴不得外资进来,还谈什么限制。不过,对这个严肃的问题,他立马与国内取得了联系。午饭后,他又找到本报记者并告知,国外的单个投资者在一家矿企的股份一般不超过15%,多个外资在一家矿企的股份一般不超过40%。超过这个限制,需报联邦政府审批。
另一名澳商则给出了不同的版本:即外资进入现有澳矿,一般股份不超过15%;如果进入新的矿业项目,股份最多不超过50%。
从矿商乔治那里,本报记者进一步获悉,西澳州的矿业公司从政府手中取得矿权后,并不拥有对土地的支配权,每年要向政府付土地租金。而开矿权如要变成实际的开采行为,还要征得当地土著居民的同意。勘探权须每5年审核一次,开采权每20年审核一次。
面对本报记者的疑问,西澳州政府驻华商务代表处首席代表庄彬俊从上海打来手机表示,在西澳州境内勘探和开发矿产资源的审批由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西澳州欢迎外资,会竭力支持矿物勘探开发,外资不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不过,外商投资澳矿的具体比例限制,这个问题由澳大利亚驻沪领事来回答较合适。”他说。
本报记者又致电位于上海的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商务处,一位女士在电话中表示,私人企业投资澳大利亚在2.19亿美元以上、且所占股份超过50%的矿业项目,需报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批委员会(FIRB)审批。如果投资中有国资成份,哪怕仅投资1澳元也需得到审批。
不过,审批并不意味着不批。这位女士举例说,近日FIRB不仅批准了中国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费利克斯资源有限公司,还同意了武钢入股澳另一家铁矿石企业的努力,只不过该矿区属澳军方,有待军方的同意。
事实上,无论说法如何,摆在中国资本面前的门槛都是存在的。中国资本海外淘矿,必须充分了解当地市场的交易方式、税法和监管法律,以及利益关联方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
海外淘矿的中国资本,遭遇的坎坷并不少。就在上个月,已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上海宝钢集团与澳矿企“阿奎拉”得到澳外资审查委员会通知,被要求重提申请。此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迫于该委员会对交易提出的苛刻条件,放弃了对澳稀土矿企“莱纳斯”的股权收购。
尽管海外淘矿之路充满艰辛,却不妨碍中国企业增资海外矿产的步伐。今年2月中金岭南收购澳大利亚PEM公司50.1%股权,中国五矿以17亿美元要约收购澳大利亚OZ公司,10月又有四川汉龙矿业出资2亿美元收购澳州钼矿有限公司55.3%股权……这些成功的讯息,都给浙商以巨大鼓舞。
记者刚刚获悉,东阳横店集团旗下的“横店东磁”和“太原刚玉”两家上市公司在内蒙、安徽等地均有开矿的经历,海外开矿是他们下一个目标。
面对诱惑,谋定而后动
资源为王,路人皆知。但一个事实,却摆在中国企业面前:浙商的海外矿产投资刚刚起步,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对全球资源的布局,世界前八大矿企控制着全球矿业供给近50%的市场份额,西方跨国公司牢牢掌握着全球矿产资源的定价权。
在貌似固化的国际矿业市场大格局下,中国、浙江资本该如何作为?
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话题。我国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储备却不高,矿产资源禀赋不佳,富矿少,贫矿、难选矿多。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使矿产资源呈加速消耗态势,后续经济建设所需矿产资源仍十分巨大。
浙江是天生的资源小省,却是后起的经济大省,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的矛盾愈发突出。浙江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源供给。进军海外资源,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命题。
尽管以家庭作坊起家的浙商对“矿”没有过多的研究,但他们凭借对市场的前瞻把握,勇敢地进入了新领域。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矿产资源价格波动,全球矿业面临新一轮大洗牌的格局,给了中国资本进军海外矿产的难得机遇。
“出海”淘矿,浙商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摆在浙商面前看似丰富的投资机会,实际却面临着不同国度在股权、审批时间、环保及劳工政策等诸多方面的苛刻条件。
“出海”淘矿,浙商面对的考验更多。面对海外企业迥异的经营模式、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以及陌生的商业运作模式,浙商不得不加倍学习,加速“充电”,尽可能快地提升自身素质。
“出海”淘矿,浙商面临的挑战更大。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日本、印度、主权财富基金以及一些新兴的资金,对矿业投资的热情亦十分高涨。如何在与他们的竞争中谋求合作,如何在国际资源领域实现合纵连横,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有现在就擦亮眼睛,谋定而后动,今后才不至于面临太大的坎坷。这,也许是每一位将眼光瞄向海外的浙商必须思考的课题。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 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将在宁波舟山港开启首航,长度超过航母 据浙江省海港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16日,新晋全球最大集装箱船、最大载箱量24116标准集装箱的“地中海泰萨”轮靠泊宁波舟…[详细]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 2月27日至3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李彦庆秘书长一行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并召开绿色修船转型发展座谈会。中国船协…[详细]
2021浙江就业援藏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顺利举办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第七次西藏工作关于就业援藏的部署要求,鼓励和支持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来浙就业创业,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浙江…[详细]
李克强考察宁波人才市场,最关心的是灵活就业 李克强5月24日下午考察中国宁波人才市场,现场问得最多的是灵活就业。在一家信息公司摊位,他问一位应聘兼职网约送餐员的小伙子…[详细]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