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报告显示:全球超七成职业疲劳来自发展中国家
2013-08-14 16:31:37 来源: 作者: 浏览46次
职业疲劳是指工作过劳致使身心疲惫与心理挫折,出现工作效率与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这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这个工作越干越没劲!真想提前退休!”现在常能听到上班族发出类似的牢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一份职业调查报告显示,约有40%被调查者可以归为职业倦怠综合症患者,其中工作负担过重的比例高达76%,但大多数人都抱有陈旧的观念,认为职业疲劳和倦怠是由于意志脆弱等个人问题所致,自己的心理负担和疾患不必被外人所了解。事实上职业疲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表示,职业疲劳属于社会问题,职场人群工作压力大,经常超负荷工作,往往在30岁至45岁左右就会出现职业疲劳现象。外部环境也会导致职业疲劳和倦怠,例如消极的工作氛围、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不足、员工的意见遭到轻视等,都可能加剧员工的职业疲劳症状。职业疲劳高发行业主要是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媒体从业者等,这些职业或岗位大都工作负担重,并属于社会高期望群体,因而更容易产生职业疲劳和倦怠。
从业已15年的心理咨询师李萍认为,职业疲劳是指工作过劳致使身心疲惫与心理挫折,出现工作效率与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这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过度疲劳会戕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睡眠障碍、毁坏记忆以及引发心理疾患,甚至患上抑郁症,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职业疲劳和倦怠并非都源于工作强度,感觉不公平、产生危机意识等情绪,也会使人陷入一种消极状态。当人们处于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时,往往工作更有成就感,更容易产生创造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全球劳动者生存状况报告显示,全世界75%的高心理压力岗位在发展中国家,约有24亿劳动人口,心理疾患、工伤等各种职业伤病,每年造成全世界经济生产总值约4%的损失。周孝正指出,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法规不够健全,又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体系,加上就业形势,劳动者需要承受更大的职场压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等因素,使传统价值观面临挑战乃至颠覆,个人价值和成就依靠外部认可,过分追求升职和加薪,都会导致人们焦虑不安,加剧其职业疲劳现象。
如何有效克服职业疲劳
李萍强调,根据目前的就业环境,劳动者应尽量依靠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师,通过心理疏导,减缓职业疲劳。
近年研究证明,职工的幸福感和对于工作的投入,是现代企业的最大优势。加薪、休假、福利等方式,都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幸福感,但职工更需要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以及更大的工作自由度等精神层面的需求。
如今出现职业疲劳现象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从业者和企业中层管理者,更容易遭受职业疲劳症的侵袭,摆脱职业疲劳的方法之一是寻找一份新的工作。一名IT业架构师改行经营水果店,眼下正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这位IT男改行的案例,能引起社会如此的关注,说明它触动了人们焦虑不安的内心。
李萍表示,仅仅变换工作,未必能从心理上解决问题,恐怕过不了多久又要陷入职业疲劳状态,所以改变自己才是摆脱职业疲劳最重要的方法。职场上有一句名言:“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李萍认为,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调整心态以适应社会要求,当转变认知,调整自我价值的评估时,便可以通过改变期望值获得自我满足。职业疲劳并不可怕,它符合凡事都有波峰和波谷的规律,关键在于能不能掌控它,人们可以提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科学规划,就可以有效避免职业疲劳引发的症状。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