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经历:成也反差,败也反差
2008-10-18 14:37:00 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网信息中心 作者:小杰采编 浏览46次
在求职应聘时,我非常重视和善于采取差异化策略,这一策略的好处是能充分显示出我的优势和特色。
所谓反差,我认为就是招聘方心目中的你和现实中的你之间的差距。正面的反差是,看上去你不怎么样,一经测试发现原来你很专业。反面的反差是,乍看很不错,深入一了解发现能力差。正面的反差常助你成功,负面的反差则加速你的失败。
先说一说正面的反差案例,我16岁读高一时,就已开始踏入社会,我关心社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和新问题,并积极以写新闻稿的方式与媒体建立联系。我的经历与身边的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当我向电台申请担任通讯员时,他们将心目中的高一学生与现实中我的形象一比较,我的“不凡”之处自然就吸引了他们。加上我写稿成绩不错,因此获得了破格录用的待遇。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我的大学时期,我为《海南经济报》、《中国妇女报》工作过,与周围的人相比,我再一次显出反差。在校内我是一个学生,在校外我是一个职业人士。我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工作人员。由于这种反差很少有,所以很难得。
再看负面的反差案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招聘面试过不少应聘者,负面的反差也常让我感叹不已。有一次招聘营销员,我面试了一个重点大学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从简历上看我对他充满期待。面试中他告诉我他学了《营销学原理》等课程,说得头头是道。当是正值“五一”前夕,于是我就让他用一个小时为我们的产品写一份“五一促销推广方案”。结果一看,尽放“高射炮”,看似有理却无执行的价值,我顿时为之心凉。
与此相反,在这次面试中,另外一个历史系毕业的学生,虽然不是营销科班出身,但他对市场的了解和认识比那位营销专业的学生还要清晰。正因为他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所以只好亲自去跑市场,实际观察和感受,结果了解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行情。二者相比,谁更适合、谁会被录用,答案就很清楚了。
小提示:
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常常会出现负面的反差。要尽力塑造自己正面的反差,它会助你事半功倍。
反差策略运用得好,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只要善于找到反差,成功的几率就会提高。
责任编辑:xiejie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