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篇:新闻媒体行业求职指南
2. 5 传媒业薪酬水平
薪资弹性大,其薪酬特征主要呈现出两点:薪酬差异大和薪酬稳定性差。另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即使是在同一家单位工作,这个月的薪水可能比上个月多了25%,下个月也可能会少掉30%。这三类人才的职位薪酬受行业起落或者自身工作状态的影响很大,或起或伏,稳定性差,月薪的上下浮动额往往会超过15%。
北京
在北京的主流媒体中,大多数记者编辑的底薪收入每月在 3000 到 5000元。有少部分较低的也在每月 2000 元左右。而高的例如副总编一级,其月薪则在每月 10000 元左右。而普通的媒体,记者编辑的收入通常在每月 2000-3000 元左右,编辑则在每月 3000-4000 元左右, 也有一些行业媒体,记者编辑的底薪也就每月 1000 多元。
上 海
相对于广州和北京,上海的平面媒体收入整体水平并不高。《解放日报》、《文汇报》作为党报,采编人员收入都比较稳定,且保持中上水平。《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基础雄厚,效益持续良好。《新闻晨报》一般编辑月收入为 3000 多,一个跑线记者月收入可达到 5000 元,《新民晚报》记者月收入则可高达上万,并且人数不少。记者收入的多少,跟所跑条线关系很大,这关系到出稿量和稿件分量,稿费直接影响到记者的收入。新兴的几家媒体,如《东方早报》记者干得很好的可拿到 7000 到 8000 ,《外滩画报》 一般在五六千左右。几家主要媒体之外,还有《新闻午报》、《上海侨报》、《上海经济报》、《上海商报》等二线媒体,收入稍低些,一般也在 2000 到 5000 之间。上海媒体还有一个特色,即时尚类媒体较多。时尚类报纸《申江服务导报》、《上海一周》、《上海星期三》等记者编辑月收入在 3000 到 5000 左右,其中又以《申江服务导报》为高。
西 安
西安的主流媒体,其从业人员工资与当地整体工资水平相比较而言应该是不错的。据记者了解,其收入大致排序依次为《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其中《华商报》一个记者的工资可以拿 3000多块钱。优秀记者工资达到 5000 元也是大有人在。
重 庆
目前重庆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参差不一,相互间差距较大。以重庆势力最强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例:以前记者的收入主要由固定工资、效益工资和各种福利组成 ,每月的收入保持在 5000 元左右。但随着改革的进行,各种福利被 “ 并 ” 入到效益中,收入猛降,且相互间差距明显,高的能拿到 7000 元以上,低的还不到 2000 元,而整体在 3500 元的水平。
2.6 你适合传媒行业吗?
媒体适合于对社会上的流行具有敏感度,喜欢新兴事物的人群。广告只有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才能广受欢迎,因此要求工作者有敏锐的洞察力。在社会多样的价值观中,很难牢牢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因而需要工作者具有不懈努力和顽强的精神。
2.6.1 师兄的建议
对想要进入传媒业的同学:
可以保持自己的兴趣,保持兴趣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与媒体相关的工作,比方说去实习,去一家优秀的媒体,真正感受一下媒体内部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感受到媒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且也知道自己是不是合适。同时要有新闻的敏感性,要坚持每天都看新闻,写博客。一定要看好媒体的文章,可以看一些国外媒体的文章。比方说《南方早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不一定要是学新闻出身的,但是一定要专业。其实媒体更愿意招一些专业人士,比方说学经济的、学社会的、学政府管理的等。目前国内的新闻教育与现实差距太远了,那些讲新闻写作的人自己甚至都没有一点做新闻的经验。如果国内的新闻教育哪怕与现实稍微接近一点,也是有好处的。
对已经进入传媒界的同学:
一定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要有着用自己的力量来为推进社会进步做一点事情的理想和责任感。一定要有热情和理想。其实传媒在很多时候是一个批判者的角色。对现实进行批判,希望它能够改进。这个东西是需要热情和理想的,否则你会觉得很绝望的。如果只是将其作为自己谋生的一个手段,那么你会是非常难受的,而且也做不好。最后就会沉沦到收红包、跑会、写软稿的地步,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这样你在业界干了很多年,但是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篇拿出手的文章,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当你想要转行的时候,你也会发现很难。一定要在最开始就读一读像《新闻专业主义》这样的文章,一开始就立场做专业人士,一定要恪守新闻的原则。不要关注短期的效果,坚持做两三年,其实新闻还是一个快速的行业,一定要坚持做那种一线的媒体,这样才能快速成长。
选择第一份职业时一定要选择一家好的媒体,就是那种市场化的媒体。不靠财政供养的媒体。
2.7 如何选择传媒企业
选择媒体时,要注意不要一味地贪求名气大。全国只有一个央视,但却有几千家地方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全国只有一个《南方周末》,但却有成千上万家地方报纸、行业报纸……。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特长来选择。小媒体、不知名的媒体同样值得考虑和重视。因为媒体小,有可能你一去就采编合一,一个人跑好多条线,这样, 给你的舞台和发展空间反而有可能更大!对大多数想进入传媒行业的同学来说,先入行比一步到位更加重要。所以,拿出你的勇气来选择,秀出你自己,不要怕被拒绝,精心去准备,努力去争取!
应聘新闻媒体最好提供五六篇你之前发表过的作品的剪报,不需要太多,有人把自己的所有作品印成厚厚一本,其实这并不明智。要选择哪些比较有特色的报道,尤其是导语写得比较好的报道,如果导语不好,很难吸引人把它们读下去。作品类型要全:消息、特写、硬 新闻、深度报道,常规的短消息可以选两三篇,除非你有更重大的作品。要注意,新闻媒体在选人时会更多地关注你是如何采访写作的,而不是你写的是什么。因此,选作品时要注意选择采访写作上更有特点的作品,而不是一味追求题材重大。
2.8 求职笔经面经
ChinaDaily笔试题
ChinaDaily笔试题(1)
考两个半小时,三道大题,第一道是300字的英文作文 Look Back on the Year 2004,第二个是英译汉,一篇新泽西州某个游乐场停电,过山车卡在空中的新闻。汉译英比较无奈,是关于加强青少年上网教育的一篇唱主旋律的评论
ChinaDaily笔试题(2)
分成上下午两拨,貌似每一批都有100人左右,好多好多的mm,极少极少的GG。 是下午两点那拨的笔试,去的早了点儿,一点半不到就进到大楼里了,看到午休时间的体育活动如火如荼,踢毽子的,打乒乓的,等等。 感觉这样的生活也不错呢。
笔试就是在一间大会议室进行的,坐的很挤,窄窄的桌子还要面对面坐很搞笑,如果想作弊很容易,不过都是主观试题所以也就没关系啦。
先一人发一沓子纸,大概七八张,然后发试题总共就三道题目,一个作文,一个中翻英,一个英翻中,作文就是让你写一篇2004年回顾。中翻英是个新闻类的,大意就是一个游乐园停电了,有人困在了过山车上,而且还有一部分人处在头朝下的状态云云,然后就是游乐园方面如何如何介绍情况等等,很典型。英翻中是评论性的文章,大意就是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等等。
其实不难,不过这种东西就是一个词显本领的东西,所以我这种没受过太多专业锻炼的也没啥希望,咔咔。我和对面的人大mm建立了深厚感情,一本字典抢来抢去,哈哈。提前写完,赶紧跑,好久没有写过那么多字,腰酸背痛。考试总共两个半小时,貌似周围有些人写完比较困难,不过写完也不一定有水准啦,考完就算~
中国日报和南方报业面经
昨晚六点睡觉的,这两天都这样。早上同样9点睁开眼,然后接到中国日报的录用通知!兴奋! 昨天一连赶了三个场子,大老早赶去经济日报报名,原以为要收钱,结果没收!不过6号就开始有点太夸张!然后跑到乔他俩口子那吃了顿简易火锅,鱼丸不错,只是要赶中午一点钟的CHINA DAILY终面,吃的太快导致下午肚子一直很涨。下午连赶了中国日报和南方两个场,中间是的士交通,花了不少银子。都有些意外,中国日报竟然是中文面试,有近10个面试官,场面正经的怕,不过仍然大喜,那些英文系研究生还有两个海龟的MM这下子我不怕你们了;南方的惊喜就更大了,简直是错愕,我一直以为自己报的是南都,没想到去面的是21世纪经济,紧张的不得了,财经新闻可一窍不通啊,不过很遗憾又做了一回话霸,同坐的三个北大生不满情绪我现场就嗅到了。
不过魔蝎座的女孩就是灵,昨天带给我不少好运气。今早刚刚醒,就接到CHINA DAILY的录用通知,如此神速,大概是因为我昨天问我有没有去南方报业的工作意愿时,我老实交代了,说面试完你们,3:30就得赶去面南方!很不好意思,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一般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出来了还一直懊悔,我怎么这么傻逼哈,装拽还是咋的!
原本想着这中国日报CHINA DAILY应该是英文面试的,没想到是中文面试!中文俺就不紧张了,我的自我介绍很短,因为据我经验,在这环节老出问题,而且容易说得没营养。接下来就是专业面试,从TAKONGPAO的实习问到了南都,大公报时,和中国日报都做过一个案子,所以被问得很详细,然后就是让我比较中国日报跟国内主流媒体的一些区别,我也只能泛泛而论,不过很不小心,装拽,就把具体案例扯进来了,谈到钉子户和华南虎还有PX,我觉得CHIAN DAILY在舆论监督这方面做的多少有些不足,以致于在与国外媒体的对垒中,经常落下风。结果似乎老总很不满,直接打断我,说现在中国日报也特注重议程设置的。晕!接下来,我又跟老总胡侃CHINA DAILY 跟IHHT以及NYT的区别,这点因为经常看NYT和IHT所以问题应该答得很漂亮。自然接着要我回答怎么同他们竞争啦,这个胡扯水准还是有点的我。
不过席间大家似乎对英语写作能力很担心,我也老实交代学的不好也没怎么写过,面试官居然问到了为什么不去听听你们学校一个老外(不好意思,忘了)开的英文新闻写作课程,我脸皮太厚了,说估计那人来的时候我还没到人大吧?结果老师说不好意思,那课程刚刚结束。我直接晕到总之,去中国日报实习很兴奋,远比拿到中石油寰球工程激动的多,今天也可以直接回绝中石油了。打的到西苑饭店面南方,结果遇到一群人有点平庸,我觉得是这样的,学啥的都有就是没学经济的,表达和思维都有些问题,尤其三个北大的,简直无语,我做了回话霸,感觉上自己太浮躁,社长杨兴锋亲自面的,因为正好看过他写的几本书,上去就猛拍,不过自我介绍第一个直接当了炮灰,我自我介绍一直做不好。群殴的时候 把同组的狂鄙视了一通,总结了下,如果同组人都平庸的话,如果再加上几个平庸还装拽的,问题就大了,不大容易合作,而我向来愿意做话题主导者,思路和内容基本上是我的。可惜最后小组发言没人选我,明显招人反感了。希望能拿到21的,我对主流媒体新华社党报向来没缘分,新华社就那么把我鄙视了,尽管我那么爱她,遗憾。接下来还有很多的面试,笔试,鄙视与被鄙视,等着吧,本命年一过,我就转运了该今天头号事情,把中石油寰球给拒了-- 当幸福突然来临,我却茫然失措!在窒息中做梦,在太阳底下寻找影子,沉睡总比醒来让人疲惫, 我已丢失太多!
新华社参编部考试总结
参编部果然注重国际政治常识的考察.
考试时间三个半小时,
大致是这样的,(我考的是中文编辑,不知道其他语种和职位的情况.)
第一部分,填空.全都是有关的常识.
如朝核会谈中国的三个基本观点;
台湾现在人口,泛蓝泛绿阵营分别指什么党
开罗宣言中美联合公报\新欧洲老欧洲所指对伊战争提案等等.
然后是八个国际名人的名字,要求你写出他们的身份.记不全了,印象深的是昂山素季.然后是八个(?)国际组织的缩写,也不是特别常见的.总之这一部分对于我来说,简直就只有瞎蒙.平时的积累是很重要的.
第二部分,改错.
四段陈述,判断其中的事实是否有错.一个是关于英国加入欧元区的,一个是关于中国和东盟关系的,一个是关于甘地及其家族的,另一个不太记得了.总之也是要有积累,因为一长段话里牵涉到的细支末节很多,都得挑出来.
第三部分是综合改错,就是不光是政治事实错误,包括标点错别字都得改.比较印象深的是"津巴不韦",:)
第四部分很常规,是两篇主题相关的报道,要求你编辑成一篇,拟标题和概要.
第五部分作文,有三个备选题,一个是媒介竞争之我见,一个是分析台湾公投 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一个也是关于国际政治和形势的,忘了是什么了.三选一.
最后一部分英翻中,一片中等难度的报道,平时爱看英美新闻的同学可能会比较拿手. 而且可以带字典.
就是这些了.总之我厚着脸皮交了卷了,权当是是完整了人生,顺便为后来者积累一点信息, 呵呵. 核心的感想和建议是:如果有师弟妹来年想考,一定要稍微早点做准备,平时略注意一些常识和热点.这样应该会比较有帮助.
2.9 传媒人生活和感悟
2.9.1 记者的职业生活
阿拉是“计件工人”
潘小姐 某日报记者
外界对于我们这些在媒体工作的新闻记者评价是很高的,所以不少家长都希望子女从事媒体工作,弄得这几年复旦新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是水涨船高,每年都创新纪录。其实这正是墙外人看墙内人风光,却不知墙内人的辛苦。很多人都羡慕新闻记者的“弹性工作制”,不用“朝九晚五”地打卡。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没有明确的上班时间,也就没有明确的下班时间,更不用提加班的概念了。
做记者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然而待遇却一般,完全没有传闻中的那么高。老实说,我的收入和我那些外企的同学根本没办法比,他们的加班费都是翻倍计算的。我们的收入可没什么加班费的说法,主要是基本工资加上发表的稿件数量来定的,所以我们常常自嘲为“计件工人”。
但是做记者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能够实现这个梦想,我很开心。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可以激发自己无限的快乐,在这个空间里我可以自由的发展,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其他的问题,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任何时候都要工作
Mike 上海某报社记者
学新闻出身,做记者是最最平常不过的出路了,所以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能“吃苦”这点是怎么也不能不提的。
不要以为做记者就是采访之后,写写稿子就完事了。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准备,选题,采访,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好稿子并修改,然后等待编辑“发话”,丝毫不能懈怠。很多时候就像打“冲锋仗”一样,匆匆忙忙但绝对不能冒冒失失。让人烦恼的是,有的时候你不能避免个人的时间与工作事务的冲突,特别是约好的采访对象突然改时间或行程有所改变,你就必须自己调整手头的事以“工作为先”。
有一次,已经和对方约好第二天去采访,所以我放心地去参加朋友们难得的聚会,席间聊得正欢,对方突然一个电话,告知我临时有事,他希望能改变采访时间。这样的事我并不是经常碰到,而且当时原本心情很好,但这样一来,就又不免又开始焦虑起来了。不得已我只能调整自己的时间,毕竟对方也是“大忙人”啊,告诉我总比不说好吧,于是我急忙“打的”到现场会面。呵呵,好在朋友对我都很理解,还说“工作要紧,工作要紧”。
“娱记”不娱乐
Ann 沪上某报娱乐记者
我是“娱记”,很多时候被朋友笑称“小狗仔”,哈哈。我不介意的,我还是蛮喜欢这份工作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经常近距离接触那么多明星的,就当我的小小的“追星梦”在工作中实现了吧。
每当娱乐圈一有“风吹草动”,我们一大帮人就要“随波逐流”了。得知某某明星如何如何的消息,只要来得及,就得和摄影记者一起赶赴“战场”。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晚到场也好,早到场也好,不如赶得巧啦。
有些明星很“低调”,刚刚一露脸就不知去向,我们就“苦”了,不仅“粉丝”们不满意,也不好向报社交差呀,至少我赶场子赶得这么辛苦,也得有点收获呀!所以不得不发挥“坚持不懈”的精神,要么寻找其它合适的机会,要么就发掘“独家”,当然,不能可以去“挖隐私”,这是违反职业道德的。
我的意思只是说,娱乐记者虽然每天在为“娱乐事业”奔走,但是绝对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至少我们的态度是认真的,我们学新闻的时候,“娱乐新闻”还没有现在这么引人注目,但是既然是一项事业,就得投入。当明星们在台上万众瞩目,台下追星族兴奋得快晕倒的时候,别忘了那些蹲着、趴着,拿着相机或摄相机或话筒的“娱记”就行了。
2.9.2 广电传媒人的感悟
想进电视台,先听师姐如是说
虽然这几年上海的几家电视台都没有前几年那么风光了,但是对于一个学新闻和传媒的人来说,电视台还是大部分人争抢的对象,都说电视台很难进,不但需要能力还要运气。
不了解情况的人都认为,在电视台工作很来钱,工作又体面,是份美差。其实具体事实和人们的想象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的。凡事都有利有弊。进电视台工作也一样。
电视台是国家传媒机构,当然比较正规,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其他工作相比,更容易踏进一些圈子,这一点对于一个人来说,今后不论是继续做这行,还是离开电视台另谋发展都比较有利。
除新闻中心外,其它频道工作人员的待遇并不能算是非常好。现在社会对于传媒的包容度不是特别高,传媒人还算是“灰领”一族,连白领都够不上呢。一般来说,做的比较好的月薪在5000元左右,而刚工作的年轻人,则比较可怜了,我刚进电视台时,拿了半年的600元,说给朋友听,没有人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我觉得有人如果把电视台的工作当成一门职业来做的话,最好就不要进去,因为很多时候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比例的;我更多的把它看成是我的“事业”,我喜欢我现在做的栏目,我觉得它很有价值,所以就算是再辛苦也值得。
另外,电视台因为是国家传媒,所有自由度不大。很多时候节目的制片人要考虑到市场供求的关系,考虑到广告的投放就要对节目进行一定的限制。身在电视台有时也很无奈,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顺着个人的想法做下去,就像我认识很多做娱乐类节目的编导,他们未必喜欢自己的节目,当然不愿意把自己搞的像狗仔,但是没有办法,电视毕竟是给大众看的,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大众的口味和喜好。
电视台的工作也没有定规,忙起来就日夜颠倒的剪片子,做合成。每天下午2点进机房,第二天早上6点出来,吃一点东西,睡一会儿,下午再进去。所以我觉得自己老很快,这一点对女孩子的“摧残”尤其大。
在传媒单位待得久了,遇到什么样的人都不会太激动,我采访过梁朝伟,当时就我们一个部门可以采访他,朋友知道了都怨我不多拍点照签几个名回来。明星站在我面前,我也没什么感觉了,我觉得自己已经不会像时下年轻人那样“追星”,这也和我的工作有关。因为做纪录片的精神就是对所有的生命一视同仁,无论是大明星、大富豪,还是下岗职工,在我看来都一样。
我给所有想进电视台工作的朋友的建议,就是请考虑清楚,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能力,能够吃苦、负责,任劳任怨地把这个当成一份事业来建设。
央视制片人感悟
做电视一定要靠自己的节目,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在做电视时要为一个细节不辞辛苦地做,找各种资源,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通过各种熟人、各界专家、学者来开阔思路。就像我们在做《百年管理》时我要求他们一定要采访到高端的知名企业家、做IT时我要求一定要采访到一些发明的第一人或者是第一人的事迹、照片等,这样提高了节目的质量。我的要求很高,下面的同事也很配合,最后完成得很好。具体的感悟有下面几点:一是一定要站得高这样才能有一个高的眼界,才能获得比较全的资料;二是做电视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就像我们当时在做《生活》栏目时我们会尽力做到用一种平民化的风格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三是要求要高,要谋定而后动,一定不要仓促。
附录
中国主要对外传媒
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创立,前身叫北京电视台。1983年成立对外部。1991年,组建对外电视传播中心,开始向外转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新闻联播节目,可覆盖东南亚和中国台港澳地区,这是中国电视走向世界的开端。1992年10月,开播卫星电视节目即第四套节目,这是对外传播的综合性节目,可覆盖亚洲、大洋洲、俄罗斯、中东和非洲等地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年11月,在英国创办欧洲中文卫星电视。次年,联合全国20多家电视台在美国合作创办美洲东方卫星电视。1994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又租用3颗卫星上的4个转发器向世界播出。
中央电视台的对外电视节目从1991年开始逐渐由中文节目发展为英、法、西等多语种节目,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都可以在其本国的黄金时间收看到中国的电视节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中国唯一向全世界广播的电台,在东京、贝尔格莱德、巴黎、伊斯兰堡、墨西哥城、华盛顿、波恩、曼谷、开罗、莫斯科、纽约(联合国)、布鲁塞尔、内罗毕等地建立驻外记者站,在香港派了常驻记者;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播机构建立了节目交换、人员交流和互访关系,每年向国外电台、电视台传送和寄送介绍中国的各类节目约1400小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用38种外语以及汉语普通话和4种方言向世界各地播出,还开办了对国内的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日语节目,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英语、普通话和广州话广播。除了新闻节目外,还设置了400多个专题节目,深受各国听众欢迎。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中国语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对外新闻机构,其播音时间之长和播音语种之多在世界各国对外广播中位居第三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正式开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有7套节目,每天总共广播128个小时。其中第五套和第六套节目是对台湾广播,分别播音19个半小时和18小时20分;第七套节目是华夏之声节目,主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港澳地区广播,每天播音21小时。
1954年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对台湾广播,现在的两套节目面向台湾各阶层人士,用汉语普通话和闽南话、客家话两种方言向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省区以及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广播。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地区的第七套广播节目以“华夏之声”为呼号,1994年6月18日正式播出,深受当地听众欢迎。
新华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总社在北京。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和发布有关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它重要的新闻和信息。
新华社1944年开始对外英语广播,1948年设立第一个国外分社。
从50年代开始,新华社逐渐发展成全球主要的国际性通讯社之一。新华社总社设有对外新闻部、国际新闻部等部门,在亚太、中东、拉美、非洲等地设有总分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及海外地区设有百余个分社。
新华社现用中、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等多种文字对国外发布新闻,还向外发新闻照片和新闻特稿。新华社在香港和国外建有出稿站,分别出版和发行新华社新闻稿;在香港和巴黎、伦敦等地设有图片出稿站;在亚洲、拉美、中东、非洲、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建有电传供稿点,向当地报纸、电台和通讯社提供多文种电传新闻;在总社与国内外分社之间设有专用通讯网络;先后与80多个国外通讯社和政论新闻部签约交换新闻和新闻图片。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是中国第二大通讯社,总社在北京,主要面向海外华人、华侨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同胞。成立于1952年,当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向海外播发和航寄新闻稿件。
中新社在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设有分社和记者站,在美、日、法、澳等国家设有分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2年对全球172家通讯社评出5个级别的统计,中新社被列为B级。
中新社作为综合性通讯社,拥有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新闻业务领域广泛,主要是向海外华文传媒和华侨机构提供新闻电讯、新闻图片、专电特稿及声像制品。曾有记者赴台采访,也曾接待台湾记者,是海峡两岸新闻交流的重要机构之一。
《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于1981年6月1日创刊,是中国第一份全国性英文报纸。它在境内的外国读者主要是各国驻华使(领)馆、外国驻华商业机构和新闻机构、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在境外的读者主要是各国官员、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商贸机构和大学图书馆等。
《中国日报》在纽约、伦敦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北美版、欧洲版及香港版。现在中国日报向世界150多个国家(地区)发行。
《中国日报》还出版英文经济类《商业周刊》、向外国人提供周末文化娱乐的英文《北京周末报》、普及性英文周报《21世纪报》等多份报刊,英文报系已逐渐成型。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于1985年7月1日创刊,是面向海外发行的权威的综合性日报。在北京编辑,在北京、纽约、旧金山、巴黎、多伦多、东京和香港印刷,发行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海外华人、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台湾同胞及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工作人员,懂中文的各国朋友来华旅游、探亲、从事学术交流和经济活动时也喜欢阅读。
《今日中国》
《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由中国福利会出版,是多语种,综合性月刊,主要报道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文化艺术、山川风貌、民族风情等。
《今日中国》于1952年1月创刊,现用6种文字出版8个文版,即英文版、英文北美版、英文盲文版、西版牙文版、法文版、阿拉伯文版、德文版和中文版,发行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日中国》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外工商界、科技界、新闻界、文教界、家庭妇女、退休人员等,比较固定的栏目有本刊特稿、致读者、社会生活、地区与经济、文化艺术、教育与科技、文物与考古、旅游、读者信箱、中文月课、邮票、食谱、工艺品等。
《今日中国》(《中国建设》)中文版一度使用《现代中国》为刊名,创刊于1980年10月,主要读者对象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台湾同胞及海外华侨,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祖国大陆的发展变化、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台湾同胞及海外华侨与祖国大陆千丝万缕的联系。它除了上述各文版的栏目之外,还开辟了自己的专栏,如“海峡交流”、“侨乡音讯”、“港澳之窗”、“神州见闻”等。
《中国画报》
《中国画报》月刊,主要报道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历史文化、山川风物和人民生活,是中国目前文种最多、发行范围最广,以图片为主、图文并茂的综合性大型画报。
《中国画报》于1950年7月创刊,现有英、俄、日、法、德、西班牙、阿拉伯等13种外文版和中文版及香港版,发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中国》
《人民中国》日文版于1953年6月正式创刊。它是专门对日本发行的综合性月刊,读者遍布日本47个都、道、府、县。
《人民中国》图文并茂,以日本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多以独家采访报道中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生活的最新态势,介绍中国的基本知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及中日关系等。
《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由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出版,是世界语版的月刊,主要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和重大建设成就,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科技、教育、卫生、旅游和考古等,以及中国和国际世界语界的有关活动情况。
《中国报道》创办于1950年,现发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语界享有盛誉。
《中国报道》文风朴实,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世界语特色。侧重于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突出刊物的社会性、生活性和文化性特色。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创刊于1951年,是刊登中国当代小说、诗歌、古典名著、文艺评论、文艺动态的刊物。现有英、法文版,季刊,发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文学》突出其文学性,读者主要是爱好中国文学的外国人。它以介绍中国当代文学为主,兼及艺术门类,辟有小说、诗歌、散文、作家艺术家评论、中国文化等栏目,每期都刊登精美的插图,还刊载中英文对照和中法文对照的小小说,供读者在欣赏中国文学、艺术之余,兼学中国语言文字。
中国文学出版社还用英文和法文出版“熊猫丛书”,发行世界各地。该丛书内容包括中国当代小说、古今名著和诗歌等,美、英、澳等国报刊均曾刊登书评,深受国外爱好中国文学的读者喜爱和欢迎。
《中国与非洲》
《中国与非洲》月刊有法文版和英文版,专门对非洲公众发行,分别创办于1988年和1990年。
《中国与非洲》设有观点、论坛、特稿、专访、封面文章、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栏目。它以谈中国为主,兼谈非洲和世界,主要报道中国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和立场;介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促进中国与非洲各国的经济合作,为发展对非贸易和投资服务。
外文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是目前中国出版外文图书最多、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国际性综合出版社。现以英、法、德、俄、汉等多种文字出版有关中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学、艺术、旅游、中医、卫生、体育、武术等方面图书,以及古今名著、汉语教材、工具书、儿童读物及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新世界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主要出版外国作者用英文写作的关于中国的图书和中国专家写的各类学术专著,同时也出版艺术画册、工具书等。
新星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专门以多种文字出版介绍中国基本国策、基本情况以及人民生活的小册子、折页等印刷品,如多语种的《中国一瞥》系列折页、《中国简况》系列小册子以及特定语种的《布达拉宫》(介绍西藏情况)、《荷花》和《中国之窗》等小册子。
五洲传播中心
五洲传播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目前以影视节目制作和声像制品为主,兼有文字出版物的民间国际传播机构,现用汉、英、法、德、俄、日、西等多种语言文字摄制影视片和出版图书,向世界各国人民介绍中国的基本情况、悠久的文化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成就;编印阐明中国权威观点的重要对外出版物;开展与国外、境外的影视、图书、展览、文化、经贸方面的交流活动。
中国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是采用国际互联网技术对外介绍中国情况的内容最集中、最丰富的信息网站。它于1997年1月1日凌晨开通运作。90%以上的读者来自国外。它的网址是:http://www.china.com.cn 。目前该网站设有10个栏目,总信息量为1004M。有可相互切换的中英两种文版。10个栏目分别是:最新发布、中国大事记、中国新闻、专题论坛、政府白皮书、记者招待会、中国概况、出版发行、各地信息和影视天地。此外,在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召开以及1998年6月克林顿访华期间,该网站还开辟有关信息和动态新闻的专栏,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和赞誉。
世界著名的新闻通讯社
日本共同通讯社
日本最大通讯社,社团法人组织。该社实际是半官方的。
德意志新闻社(dpa)
总部在汉堡,每天播发约6万字基础服务,内容涉及各方面新闻,德国大多数报纸杂志,以及各部门企业也接收其基础服务
塔斯社
原称苏联通讯社,是前苏联的国家通讯社,1992年1月在塔斯社与俄新社的基础上成立俄罗斯新闻通讯社,简称俄通社
法国新闻社(afp)
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讯社中资格最老的一个,法新社名义上是独立的报业联营企业,实际上是法国官方通讯社
路透社(REUTERS)
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是英国的官方喉舌,现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是与新华社最早建立新闻合作关系的西方通讯社
美联社(AP)
1 848年成立,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每天发稿2千万字、1千张照片,有近2万家媒体接受该社服务,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
合众国际社(UPI)
1907年成立,是世界著名的新闻组织,四大通讯社之一
世界公关公司25强
1.奥美公关
2.博雅公关
3.蓝色光标
4.爱德曼(中国)
5.伟达公关
6.罗德公关
7.宣亚智杰
8.万博宣伟
9.嘉利公关
10.凯旋先驱
11.中国环球
12.安可顾问
13.海天网联
14.普乐普
15.时空视点
16.福莱灵克
17.博达
18.迪思
19.霍夫曼
20.广通伟业
21.致蓝经纬
22.科闻100
23.易为
24.帕格索斯
25.世纪双成
新传媒企业
腾讯
腾讯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是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及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并一直致力于即时通信及相关增值业务的服务运营。
腾讯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1999年2月,正式推出腾讯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
成立5年来,腾讯一直以追求卓越的技术为导向,并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腾讯QQ庞大的用户群体现了腾讯公司对强负载大流量网络应用和各类即时通信应用的技术实力。
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和中国先进的服务提供商(SP)之一,腾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依托庞大的用户资源,利用本地化优势,将即时通信整合进互联网、移动网络和固定通讯网络,以及手持设备等多种通信终端。
用户可利用腾讯的即时通信平台,以各种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移动与固定通讯网络进行实时交流。不仅可以传输文本信息、图像、视频、音频及电子邮件,还可获得各种提高网上社区体验的互联网及移动增值服务,包括移动游戏、交友、娱乐信息下载等各种娱乐资讯服务。
腾讯已形成个人即时通信、企业实时通信和娱乐资讯等三大战略发展方向,正逐步实现“创一流互联网企业”的远景目标。
PPlive
PPLive成立于2005年5月,最早的雏形诞生在2004年年底的大学宿舍中,是一家服务于全球华人的视频新媒体,凭借自主研发的专利流媒体技术,在行业内一直保持着开拓者 地位,是第五代新媒体中的领军企业。用户数量已达到8500万,其中30%为海外用户。公司通过聚合来自近百家正版内容合作伙伴的各类音视频娱乐内容,在采用了自主研发 的P2P流媒体技术的网络视频平台PPLive.com上,为广大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丰富的娱乐内容和美妙的互动体验。通过在视频节目中及用户等待的时间内播放视频广告,和提供其他增值服务来获得收益。PPLive目前已经和央视、凤凰卫视、上海文广、MTV、星空卫视、光线传媒、优度宽频、好耶广告等多家媒体公司和广告代理公司合作, 7X24小时地向全球8500万用户,提供超过600路的视频实时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超过百万。随着企业的壮大,PPLive发展的目标也随之调整。作为行业的开拓者,除了将尽力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丰富的娱乐内容和美妙的互动体验,也将立足于继续打造全球最大的、国内知名度最高、用户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中国人自己的网络视频新媒体。
如何应对面试官3秒或者30秒浏览简历的原则 “我一看你的简历,就觉得你输了!”前阵子,朋友欧阳成功转正了一家上市公司,按照惯例请了一伙人吃饭庆祝,大家都夸她说:真给…[详细]
乞丐的觉醒:当改变自己时 一切都在改变 当你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改变了。 曾经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卖完大部分的花之后,发现天色己晚,所以决定早点回家。…[详细]
房地产业新职业:验房师 10月27日,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消息,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正式启动《验房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 “…[详细]
一位职场老前辈厉害总结的心得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详细]
在不冒犯对方的情况下 优雅地结束对话 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正当您在会议上与某人交谈,却从中意识到对话结束了!虽然你们都还在为延续对话而做出贡献,但却只是在运…[详细]
如何应对面试官3秒或者30秒浏览简历的原则“我一看你的简历,就觉得你输了!”前阵子,朋友欧阳成功转正了一家上市公司,按照惯例请了一伙人吃饭庆祝,大家都夸她说:真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