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落下帷幕,近180万考生参加考试,在气象部门称之为“史上最冷”的冬天,考研浪潮达到史上最热。
据网络数据统计,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8年达到百万人以上,连续三年以每年超过10万人的幅度增长。更有专家表示,根据全国最新的数据分析,明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极有可能突破200万大关。
然而,与“考研热”相呼应的,却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日前,某建筑工地工人月薪超过8000元的事迹更被网友戏称为“学历改变命运”,学历越高,毕业后反而工资越低。与之相呼应,更有硕士为了好找工作而“隐证降级”冒充本科生。在硕士生就业被普遍看低的情况下,考研热潮为何仍能一浪高过一浪?
有报道称,由于就业压力大,很多本科生希望通过读研来延缓进入社会就业的时间。逃避实时的就业压力、期待更好的竞争优势,是本科生们蜂拥考研的主要动因。
实际上,教育领域往往是市场导向的风向标,学历和学科专业,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弹性变化。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这两者构成了人和市场的逻辑关系。也因此,与其说将“考研热”归结于毕业生逃避就业压力,倒不如说市场在资源的流通上出了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考研热”的背后,仍然是“名校热”。在目前金融、传媒等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对“211院校”优先录用成为一条不成文的“玻璃天花板”,看不见,但摸得着。录用单位对本科生的差别对待,直接导致了“考研热”。名校资源有限,可普通高校却在不断扩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为寻求更有竞争力或者说更为平等的机会,无奈选择报考名校研究生。在众多毕业生看来,起点不同,终点也就大相径庭。
其次,和本科相比,研究生作为学生求学更高一级的阶段,其入学考试较之高考,在地域限制上更为公平,并且在专业课考试中,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命题。尽管在跨校考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获取不对称,招收本校和外校考生也存在一定比例,但无论如何,研究生考试仍不失为对高考公平性的一种弥补。
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中,本身有着专业领域科研的要求和目的,但通过考研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个人选择问题,考研无可厚非,他人无权评头品足。但作为社会现象问题,应从就业的公平性、市场的资源流动性入手,切莫搞错了对象。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 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将在宁波舟山港开启首航,长度超过航母 据浙江省海港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16日,新晋全球最大集装箱船、最大载箱量24116标准集装箱的“地中海泰萨”轮靠泊宁波舟…[详细]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 2月27日至3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李彦庆秘书长一行赴舟山走访调研主要修船企业,并召开绿色修船转型发展座谈会。中国船协…[详细]
2021浙江就业援藏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顺利举办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第七次西藏工作关于就业援藏的部署要求,鼓励和支持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来浙就业创业,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浙江…[详细]
李克强考察宁波人才市场,最关心的是灵活就业 李克强5月24日下午考察中国宁波人才市场,现场问得最多的是灵活就业。在一家信息公司摊位,他问一位应聘兼职网约送餐员的小伙子…[详细]
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建造第三艘5300箱集装箱船下水8月24日下午,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承建的第三艘5300TEU集装箱船CHB2023顺利下水。船东现场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