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倦怠 心理罢工现象明显
2013-08-20 16:19:21 来源:中工网 作者:未知 浏览46次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上班族会经常出现心理罢工,选择用频繁抱怨或者做跳槽打算的方法来宣泄的职场人也是占了相当的数量。
“手上压了一堆活,心里也急,可就是不想干。”在微信群里,在某外企任职采购一职的胡小姐抱怨说。这种被称为心理罢工的情绪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职场人身上。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上班族会经常出现心理罢工,选择用频繁抱怨或者做跳槽打算的方法来宣泄的职场人也是占了相当的数量。
半数职场人心理罢工频繁
胡小姐告诉记者,她任职采购一职,日常事务繁多而且琐碎,需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十年的工作,很多事早已游刃有余,时间一久难免会有倦怠。从去年开始,胡小姐就总有一种鼓不起劲来干活的感觉,即便事情堆积如山,心里很急,可手里却不急,照样在网上闲逛。这样的情绪一来就要好几天才能平复,而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这种干不动活的情绪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在微博上,胡小姐发现有人将她的这种工作表现称之为“心理罢工”。对心理罢工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是指员工对个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意放弃。
在职场上,员工有心理罢工的情绪时,会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才会着手去做他们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并且拒绝在工作中贡献全力,做出最好的业绩。
英才网联最新推出的“职场心理罢工大调查”在线投票显示,绝大多数人都曾经出现过心理罢工。据不完全统计,有51%的职场会经常会出现心理罢工,每年有1-2次心理罢工迹象的占到了24%。仅有9%的人表示从来没有出现过心理罢工。
选择抱怨和跳槽的占了多数
职场人出现心理罢工后,会怎么应对?网上投票的结果调查显示,33%的人选择了频繁抱怨,做跳槽打算;9%的人会选择向亲人、朋友倾诉,寻求支持;有11%的人选择转移视角,丰富业余生活;有7%的人选择任其罢工,顺其自然;还有33%的人选择努力调整心态。
胡小姐告诉记者,当工作情绪出现问题,她也曾经努力调整心态,用比较短的时间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但是后来发现工作始终不能如意之时,不满情绪很容易堆积,她从积极调整的心态开始转向抱怨,向朋友倾诉,并且情绪平复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在胡小姐的同学群里,每个人都坦言出现过心理罢工的情绪,于是有的人选择了混日子,有的人选择了跳槽。
归结产生“心理罢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个人发展、薪酬、人际等问题上。调查显示,排在首位的原因是“发展目标模糊,看不到前途发展”,该项占了64%;其次是“始终找不到归属感”占了36%;再次是“薪资待遇与付出不成比”占了33%。
此外,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4%)、任务难度超出个人能力水平(11%)、自身竞争力明显不足(13%)、工作环境不佳(19%)、对工作本身失去兴趣(29%)、上司的不公正行为(30%)等。
高温加重负面情绪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相比较于其他季节,夏季由于高温影响,职场人更容易产生“心理罢工”这样的负面情绪。
在一家会计公司工作的秦小姐告诉记者,天一热明显工作效率不如以前高,上午精神还饱满一些,但是一到下午就感觉到烦躁,尤其是对着一堆的数据、票据,就想早点下班。这种情绪每年夏天就会出现。所以公司把每年的集体旅游活动安排在夏天。“出去放松个几天,回来工作明显感觉更有干劲。”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陈伟认为,上班族的“心理罢工”多是由职业倦怠引发的,在工作重压之下体验到了身心疲惫,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种倦怠感在一些重复的机械的职业中比较常见。当这种感觉出现时就是在提醒职场人,你需要休息了,换个环境。
陈伟不建议,职场人去压抑这种情绪,因为这种倦怠感本来就不容易得到修复,再不去宣泄,很容易对工作失去热情。所以,陈伟建议当出现“心理罢工”时,让自己短暂的离开工作场所,通过换个地点,换个环境的方式来转移这种压抑感。
责任编辑:yuanpf
标签:
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爱博仁人力资源官网:http://www.abler.c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