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地位是举世公认的。它所强调的"天"、"地"、"人"三才,最关键的、也是最不易把握的是"人".相对于西方系统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已开展的计量努力,儒家思想更注重人的自我约束、自身的修身养性,通过高度的自律适应自然。
人类赖以生存的两个基本要素中,一个是人自身的求生功能,另一个是人类生存的外在环境。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所以要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就要一方面改变生存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能力。所谓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能力,就是要开发人自身的生存潜能。如果我们不能开发人自身的生存潜能,我们就可能不能适应新的生存资源;如果我们不能开发新的生存资源,我们就不能为人自身的生存潜能的开发创造更好的条件。
实践告诉人们,再健全的道德约束,也不能彻底消除不道德现象的发生,否则道德约束是不必要的。同样,设计近乎完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只能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员工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和激励,否则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犹如一纸空文。这也是西方现代企业理论一直争论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人总会有偷懒的时候,当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可能出现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无论双方事前签定的合约如何的完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合同就总是不完备的,只要存在不完备合约,道德风险在所难免。对这一现象给予比较令人满意回答的是东方文化强调的修道思想。单纯的依靠任何一种外在的强制约束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所谓人性中的弱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再次将目光投向太平洋的西岸--这片散发出古老的自身修炼思想的土地。
人类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标志就是在东西方文明相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全球化的发展就是在对人类文明进行全面的基础上的发展。新的发展难以切断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全球化的发展就是能更根本地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发展。目前以西方文明为主流的社会发展模式造成了危害人类生存的副作用,即,这种社会发展模式没有处理好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没有认清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也正是这些原因,促使世界人民重新认识以人文文化为特色的东方文明的价值:人类可以人文化地更好地处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最终我们会发现,理想的对人的管理是实现人的自我管理,这是管理的本质所在。
现代西方企业的管理特色不仅在于其企业制度的理性化、法治化,更在于其企业家的人格风范所体现出来的所谓资本主义精神。这种建立在新教伦理上的资本主义精神是其企业制度的核心,即涉及到西方人宗教道德中传统的生命信仰形式和价值理念。在学习西方的企业制度时,可以学习其理性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但很难通晓其企业制度的核心,即西方人建立在新教伦理基础上的生命信仰形式和源自其宗教道德传统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在学习西方的企业制度时,东方企业的制度硬件可以是西方的,但是,企业制度的软件"人",则只能是东方的。
所以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硬件内容中国有企业家可以从西方移入,并依照中国的国情综合改造为我所用;但中国企业家的生命信仰道德精神和人格风范是不可能从西方移入的,这是必须在所属文化传统的熏习中积淀下来的。这并非易事,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在中国近百年来不断升级的反传统思潮冲击下已衰落势微。因此,重塑中国企业家的人格风范成为建立中国式企业制度的紧迫要求。儒商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被称为近世儒商的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要求的具体体现。被称为近世儒商的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在其所著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义,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利,是指企业的经营效益。义利合一是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经营效益相互依存。从儒家的企业伦理来看,义是利的基础,利是义的结果;义是利的指导,利是义的实现。义是企业通过其正当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谋福利,利是社会获得企业满意服务后以利润形式给予企业应有的回报。在涩泽荣一看来,记载儒家道德教训的经典《论语》代表义,精确计算企业成本效益的工具算盘代表利,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必须坚信"《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即,必须坚信义中有利,利中有义,义利合一,不可分离。"打算盘是利,学《论语》是义,应不断根据《论语》之义得出算盘之利,又从算盘中悟出《论语》具有真正的致富之道。"义利合一在涩泽荣一看来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以公益为利,利即是义,义利不分。他对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解释为:只要对国家公众有益的事业必定可久可大,应该出于义的考虑去做,即使是眼前有所亏损也在所不辞,而对国家公众无益的投机之利必不久远,不应该出于私利的考虑去做。另一层含义是,承认工商谋利活动有其正当的价值,不应该否定,但必须用道德对其进行规范指导,使符合伦理的目的。所以,《论语》中"放于利而行,多怨"是指如果只考虑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身企业的利益,是宋襄之仁,宋襄之仁是毫不利己的最高之仁,但是不适用于工商领域,因为追求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前提。
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兴起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用他们不同的历史文化熏习染濡出人生信仰、行为方式和宗教道德多样化的企业家,因此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在学理上抽象推断的无文化特征的企业家,只存在具体的企业家,即生活在不同文明中、体现特定文化特色的企业家。西方管理重法治,中国管理重人治。法治依据的是一种唯理的精神,而人治则依据一种理情兼顾的精神。理性倾向公正,感情偏向自私,所以为防止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感情因素出现偏私,就必须预先用制度与章程将理性固定下来,进行管理过程时,只要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制度与章程管理,就能排除感情的干扰,实现理性的公正。这种唯理重法的管理思想仍是现代西方管理模式的主流。东方管理思想虽不反对法治,但更重人治。如果一个企业只把企业员工当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来看待,而非人与人的关系来看待,该企业就容易出现人的异化。现代文明是工业文明,现代社会是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生活成了人类生存的主要形式。本来人类寻求自然欲望的满足与物质生活的富足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以压倒人类其它生存活动的趋势而走到极端。人性萎缩在紧张卑琐的利欲活动中,丧失了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正是韦伯试图证明的现代社会特征是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人类充实光辉的生命被束缚在某一具体的过程或操作技术上,异化为某一制度框架内形式理性的呆板执行者,降为机械的、被动的、涉小的、萎缩的存在。
儒商作为东方企业家的人格理想模式,强调的是人内在的生命实现人类存在的极致、生命的最高意义与价值。这是儒家讲的内圣,即立人极之人,达天德之人。内圣是人类存在的本然之性,每个人生命中都具有圣性。同时儒商应具备商才,即,实现以国家天下为己任的道德精神所必须的商业才干,也就是说,从事实际工商经贸活动所必须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正如孔子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义于仁,游于艺",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德才兼备,道义两全。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中国的企业制度更是如此,中国企业制度的性质及其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性质及其发展,最终会影响到东方工业文明的形成。在这一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在创造一个新文明的千秋伟业中,儒家文化无疑是可资利用的深厚的资源。历史是人创造的,只要造就一代儒商,中国式企业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必能在中国创造出新的东方文明。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