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态叠加时代,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并存的时代,传统有传统存在的价值,只是要赋予传统以新的内含。大家深感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难做了,是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管理环境越来越不确定,管理对象越来越个性化、复杂化。企业对人事总监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事总监越来越需要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人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渗透到企业战略,进入到企业经营层面,仅从人力资源专业职能层面去思考人的问题是不够的,光靠人力资源部门几个专家是难以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职责的。
今天的人事总监要有人才的经营意识,要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人才问题,必须要洞悉未来、洞察人性、洞见趋势。尤其是在这么一个新的变革时代,必须关注未来企业的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者,尤其是人事总监,必须站在时代的角度,未来这个角度,去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发展方向。再也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有系统思维。人力资源的变革必须符合大趋势,必须站在企业未来战略与商业模式,与组织变革趋势的角度,去适应我们现在新科技、新制造、新零售、新模式、新动能,包括新产业、新生态的新要求。人力资源变革,尤其是组织转型与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从战略、组织、人、领导力与技术市场、资本等要素进行系统推进,不是靠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从企业家到各级领导团队,到整个企业的运营体系,要完成一个系统的转型升级。
二、生态战略思维与人才跨界融合发展
5G以后,互联网将真正进入到物联网时代,即产业互联网时代。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看上去很乱、无序,但内在有序的一个生态体系。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有生态共生的战略思维,必须思考在整个社会化网络协同体系之中,企业怎么来定位,怎么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企业的战略选择就是在整个社会产业网络体系之中和协同体系之中,找到自己的准确的定位,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未来企业的战略选择。
未来的企业主要是三类:一类就是所谓的生态圈的构建者,像阿里、华为、腾讯、小米;一类是生态圈的参与者,或者叫被生态者,如小米平台上的生态企业,温氏产业生态中的农场主;第三类是超生态者,某些垂直或细分领域里面的一些隐性冠军,凭借它在垂直领域或细分领域中拥有的核心技术与核心能力,可以跟各种生态圈企业去做合作、去做链接,这种企业称之为超生态。未来的企业都要有生态战略思维,才能在新产业生态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这种生态战略思维,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首先,人才必须跨界融合、开放无界。譬如,一个传统的零售企业,选人就是选店长、选服务员。从传统零售商转化成一个新零售商之后,就成为一个技术创新者、产业生态的管理者、平台服务者,这时候人才必须要有跨界组合,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必须要跨界。
其次,经营管理人才,过去主要是开店的店长,现在人才就必须既要懂技术,又要懂产业,还要懂管理,必须是复合型的领军人才。作为平台要提供服务,就必须有一类人专注于某个产品,专注于某个创新,必须是工匠人才。要构建一个产业生态链就必须要有人才生态链的战略思维,必须要打造人才生态。
再次,对生态者现在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赋能,怎么选择合作伙伴?怎么对合作伙伴进行培训?怎么让合作伙伴认同你的价值观?怎么让合作伙伴愿意接受你这套体系?人力资源开发就延伸到了生态的参与者。
第四,生态战略下的企业家与经营管理团队,必须有新领导力。不是过去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要有生态共生的思维,这时候对企业的领导力,可以叫灰度领导力。要有跨界领导力、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有生态共生的战略思维,还要有自我批判的品格,善于学习、快速学习的能力。
三、平台化+分布式模式下的人才管理
与生态化战略思维相适应,未来企业的主流经营模式与组织管理模式,应该是平台化+分布式模式,平台化既是一种经营模式,也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像阿里的淘宝、滴滴打车、小米的生态,就是一种平台化经营模式。像华为、美的、海尔、韩都衣舍,就是平台化的组织运营与平台化的赋能模式,称之为平台化赋能与运营模式。
未来的企业一个是平台化经营模式,一个是平台化组织管理模式,从平台化管理模式来讲,华为己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华为赢在两个方面:一是赢在高强度的技术创新投入,华为每年砸进去上千个亿做研发,从1998年开始至今,每年研发投入10-15%。二是赢在组织与人上,华为建立了强大的组织平台化资源配置能力,赋能能力与持续奋斗的人才激活机制。许多企业都十分赞尝任正非的一句话: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做决策,但忽视了学习华为为一线提供炮火的平台化管理与赋能能力。华为本质上是一个强矩阵组织模式,所谓强矩阵就是平台化+项目式+分布式。华为最厉害的就是它的总部的十大管理平台,以及中台的三大服务体系。为一线打仗提供空中支持,提供好的枪支弹药,提供好的粮草。
企业的组织变革,如何要提高集团总部的平台化赋能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这是中国企业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企业没有平台、没有炮火支持系统,一线呼唤炮火,呼来的全是哑弹,你没有平台赋能能力,只有管控能力,下属企业或事业部赚钱的时候,离你远远得。赔钱的时候,就找集团,找总部,所以总部就变成了债务责任单位或抓特务的监控机构,就出现所谓的一捅就死,一放就乱。如果有统一的采购体系、统一的金融体系、统一的电商系统,统一的产品研发体系,所有的事业部,所有的项目组,都必须在平台上运行。你就离不开我,组织能力就放大了,任何一个自主经营体在这个平台上能力就能放大。离开这个平台能力就减弱,这时候集团的管控能力就不是靠控制,而是靠赋能来提高与下属公司之间的黏性和凝聚能力。所以学华为要学的是集团平台管理能力,而不是盲目放权、盲目授权。企业战略的升级,如果没有组织的升级,战略升级是一句空话,还是一个个体户的集中营,所以要学华为的组织平台系统。
一些企业主营业务增长乏力,老板发现新的发展机遇与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新事业与新业务就是发育不出来,企业家为此很苦恼。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两点:首先,企业的组织还是金字塔式结构,不是网状结构,企业家还是大权独揽,大树底下不长草,企业自然培养不出企业家型人才出来,或者有这种人才冒头也早被老板摁死了。企业家型领军人才缺失,新事业、新业务自然难以发育出来。其次,新事业、新业务得不到平台支持与赋能,孤军作战自然难以成气候。所以,平台与企业家人才,是新事业、新业务发育成长的根基。华为手机为什么能如此成功?第一,培养和造就了余承东这样的企业家。第二有华为强大的平台支持,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更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当然,组织的平台化十分布式,也对企业的人才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譬如,三支柱可能失灵,KPI可能失效,真正到了分布式经营,三支柱根本不灵。因为三支柱还是按照直线职能制这套体系下来的,只是把人力资源上升到战略,渗透到业务。三支柱没有真正基于平台化+自主经营体。
人才发展现在需要差异化,那么怎么选拔自主经营体的经营人才?一扁平化后,人才一步就到了精英层面了,没有之字型了,传统的任职资格体系面临挑战。
现在强调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岗位为核心。现在是以人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现在很多新兴企业,不是KPI,而是OKR。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不是以岗位为核心,是以项目运作为核心,以平台化+项目运作制为核心,所以就能够集聚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同时,获得平台支持,获得流量支持,能够快速做到足够的规模,所以有平台赋能能力。这时候的人力资源管理,绝对不是以岗位为核心,一定是基于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