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现有的机构群体中,商业公司是新生儿。它在人类文明中满打满算只有500年的历史,这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可算短暂。
然而它们作为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却有着巨大的成功。它们是支撑世界上迅猛增长的人口的主要因素,使得文明生活的延续成为可能。在将来的历史中,商业公司将更为举足轻重。
但是,资料表明,商业公司有着极高的夭折率。
一个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40到50年。1970年跻身美国《财富》「全球五百强」之列的跨国公司到1982年就有1/3销声匿迹——不是被兼并就是四分五裂。
美国1900年1月1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了当时美国的十二大公司,到20世纪末就只有通用电气一家存在,而到了今天,通用电气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如果再广泛些,研究表明,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12.5年,美国的公司也与此类似。
人类学会了生存,可以平均活到70岁或更长,但很少有公司能有这么长的寿命和繁荣期。
01 生命力顽强的长寿公司有何共同特征?
研究表明那些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长寿公司,它们能够成功地生存下来,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长寿公司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都非常敏感
它们与周围的世界都是非常和谐的。虽然战争、大萧条、技术与政治的变迁在它们的周围显得变幻莫测,它们总是善于调整自己,永远能因时制宜。它们可以对周围的环境随时作出及时的反应。
2.长寿的公司有凝聚力,员工有较强的认同感
无论它们如何分化,雇员们(有时甚至包括供应商)都认为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公司的管理人员把自己看作是公司代代相传的链条中的一环,除非在危机时刻,管理者首要关心的还是组织整体的健康发展。
3.长寿公司是宽容的
有时这可被理解为「分权」。这些公司对于边缘化的行为总是宽宏大量的:公司本身是有凝聚力的,而在公司边缘上的擦边行为、大胆的尝试,以及一些古怪的想法对于公司多思考一些可行性是有好处的。
4.长寿的公司在财政上是比较保守的
它们知道在资本中保持一定节余的重要性。由于手中有钱,它们就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寻求竞争对手不可能奢望的选择,而且不必讨好第三方出资。
以上这些特点没有一条是指明这些长寿企业在做什么,经营什么业务,事实上,绝大部分的长寿公司在漫长的发展史上都出现了主营业务的转变,那么它们的长寿、它们的生命力的来源就在于不断地创新——不断变换以适应环境和保持了不断创新的能力——凝聚力、宽容和谨慎使用自己的钱。
02 企业构建可持续文化的基本原则
传统管理文化下的两大精神支柱:惧怕失败和追求完美实际阻碍了人们的探索新道路、尝试新生事物的勇气,也阻碍了人们根据环境的变迁和外部社会的日趋复杂而去革新的创造热情。而可持续的文化所要做的,就是唤起企业决策领导人,唤起每个企业员工的开拓新道路的勇气和意愿。
企业可以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根据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人」的行为受到价值观念、知觉、态度、个性、心理等的影响。相应的,可认为企业的行为也是由这些因素所决定。企业要创新,就必须具有创新的观念更新。
可持续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发展。可持续文化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是,这是个辩证发展的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所以这应该是一个企业应该确立的最基本观念。对外界的变化十分敏感,是有生命力的公司的最大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整体性和共生性原则。
整体性意味着以全面的方法解释现象,也就是说,要考察一个时期同时出现的各种因素,以及在一定时期激发了人和一些团体的生机勃勃的创新活动的各种力量的组合。
外界的环境不断变化,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子时代,到现在的知识时代、数字化时代,企业赖以维持其生存的最主要条件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自然资源到资本,再由资本到人力资源,企业要能够深刻理解世界的变化,掌握外界环境中的主要矛盾,以此不断修正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动方法。
共生性意味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该社会固有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所产生和保证的合作与协调。
东方儒家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顺势而为」就是与这一原则相对应的文化背景。「天」指这个社会,「人」指企业自身。这里所强调的是企业应当与自己所处的世界和谐存在。企业应适应外界的变化,面对现实,不要生活在过去或幻想之中。这里强调了东方儒家文化的理性主义,这意味着理性地适应世界,而西方的基督文化却主张理性地把握世界。
这里要做一个分析。儒家文化认为,企业「人」具有双重性,环境或者说世界也具有双重性,「适应」意味着一方面调整自身,一方面积极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而「掌握」意味着企业「人」积极去寻找外界环境或世界中适合自身的部分来适应自己,而这个要求相对来说要困难得多,在某些时候甚至是不现实的。
原则二,多极性和节律原则。
可持续文化应当重视人的感知能力的影响。这里有一个极性原理,人的理解具有多极性。在人类的眼中,世界是一个有许多对立面的多极世界。我们很难把一个整体想象为多个对立面,想象成一个多极性的集合体。一般地,人们无法理解这一切。在世界多极化的背后还是有一个整体存在,其中的各个极点只展现出局部景象,使人们只看到它的局部。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多极性原理并不是说世界本身是多极的,而是指我们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是多极的。正是这种多极的理解使得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也呈多极化。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只是我们多极化的理解会欺骗我们,使我们产生多极化的幻觉。
极性的经历可称作节律。一旦节律遭到破坏,生命就会消失。这是由极性原理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譬如人的呼的动作或吸的动作受阻,人体就会死亡。节律是生命的最基本样式,生命就是节律和运动。如果只想保留一个整体中的一个极点而舍弃另一个,那就是扼杀生命。一个人只想吸气而不想呼气,一个人只想吃进而不想排出,一个人只想拿进而不想拿出,企业只想成功而不想失败,企业只想经历好的而不愿体验坏的,那么这个人或企业一定无法长久生存。
原则三,适度或平衡原则。
创新的含义包括两种,一种是渐变式的变革,一种是跳跃式的革命。采取哪一种方式都是随需要而采用,但要注意的是保持适度和平衡。这一原则就要求变革方法要针对改变程度的大小以及自身的现状而制订的、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变革目标。
即使不存在对变革的抵制,也需要时间来完成变革。不论组织的哪一层级,都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制度,排除故障,如果强行加速,推行变革,反而「欲速则不达」,使企业成员产生一种压迫感,从而造成习惯的工作关系的变异,产生以前所没有过的抵制。正所谓「过尤不及」。
「可持续文化」的另一思维在于,企业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源自稳定和平衡,创新的目的也是求得稳定和平衡。不求进取、不求创新导致企业落后被淘汰,但过度的创新也会毁灭一个企业,而不是使它获得永生。
原则四,系统思考。
近代数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基本上是西方现代文化为主流的社会,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现代化的社会。其背后是由西方的形而上学思考为基础和支持的。其思维的工具和方式,就在于理性的计算能力和控制欲求。就如同当代典型的论文,充满量化的数字和图表,其是一种分解思维。
但这种思维的最大弊病就在于它使人们容易忽略此问题所处的系统中各种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的关系以及此问题之外的环境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寻找事情的真相。
「道可道,非常道,名虽名,非常名」。无论企业或个人,其思考应具有系统性,适应这个世界——外部环境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方法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
阳明心学,做人的大智慧 每次阅读王阳明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遗憾,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遗憾自己怎么知道得这么晚。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具有真…[详细]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由谁拟定?最低工资包括加班费吗?计件工资存在最低工资吗?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你是否也有这些疑问? 01、…[详细]
企业管理的三道“坎” 赫伯特·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但是,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面临的不是决策难题,因为管理者只要具…[详细]
领导人都深刻掌握的22条管理法则 01、吉德林法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详细]
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核心摘要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已成普遍选择,且创业意愿低。超过80%的留学生毕业首选归国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只有2%的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