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的“不认输”便签
2005年的北京冬夜,王兴坐在五道口的咖啡馆里,手里攥着校内网的转让合同。那时他和团队刚把这个校园社交平台做到百万用户,可服务器成本像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投资人迟迟不肯追加资金,无奈之下只能卖给别人。朋友劝他“先找份稳定工作”,他却在笔记本上写了句话:“今天的结束,是下一次开始的伏笔。”转年春天,他又带着团队推出海内网;
2007年,饭否网火了起来,用户每天在上面分享近百万条动态。可就在饭否即将突破千万用户时,因内容管控问题突然被关闭。连续三次创业折戟,团队里有人收拾东西走了,王兴却没闲着——他把每次失败的原因一条条列出来,从产品定位到政策风险,密密麻麻记了整整三个笔记本。后来有人问他“不觉得累吗”,他笑着说:“跌倒时能看清路障,比站着原地更有用。“
千团大战稳军心
2011年,团购行业陷入疯狂,全国冒出五千多家团购网站,大家比着烧钱打广告、抢商家。王兴却没跟着起哄,他在公司大会上摆了份特殊的“成绩单”:屏幕上清晰地展示着美团账户里6192万美元的现金余额,“我们不搞恶性竞争,把钱花在用户体验上”。
那时对手们忙着在地铁里贴满广告,王兴却带着团队跑遍全国三十多个城市,一家家谈商家、优化配送流程。有次他在杭州调研,发现商家抱怨“团购券验证太麻烦”,当天就打电话让技术团队改系统,三天后推出“扫码秒验证”功能。到了年底,疯狂烧钱的对手们陆续倒下,美团却凭着扎实的服务,拿下了近三成的市场份额。他后来回忆:“热闹的赛道里,守住理性比跟风更重要。”
37人改写了行业格局
2013年,外卖赛道已经有饿了么等先行者,有人劝王兴“别趟浑水”,他却觉得“这里藏着用户的真实需求”。不过他没盲目扩张,只从团购团队里抽调了37个人,组成“外卖试验组”。
最初的日子里,团队每天骑着电动车跑商家、送订单,王兴也跟着一起送。有次下雨天,他送完餐浑身湿透,却在笔记本上记:“用户最在意的是‘准时’,雨天要多备配送员。”就靠着这样一点点打磨,三个月后,美团外卖在北上广的订单量翻了十倍。直到这时,他才决定加大投入,最终用两年时间超过对手,成为外卖行业的领头羊。“小步快跑,验证清楚再发力”,这是他从这次尝试里总结的经验。
浏览器助破舒适区
熟悉王兴的人都知道,他的电脑上总开着二十多个浏览器窗口,从科技新闻到海外行业报告,只要看到有用的信息,就立刻转发给团队。2015年,他看到国外社区团购的模式,当天就组织会议讨论;2017年,无人配送刚有苗头,他就拍板成立专项团队。
有人问他“为什么总盯着新事物”,他说:“如果等到别人都做了再动手,就晚了。”就像美团从团购拓展到酒旅、生鲜,再到无人配送,每一次跨界都不是心血来潮。有次内部会议上,他拿着用户调研数据说:“用户需要的不是单一服务,而是‘一站式生活解决方案’。”这种对新事物的敏感,让美团从一个团购网站,变成了影响数亿人的生活平台。
人物介绍:
王兴,1979年2月生,福建龙岩人。现任美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理想汽车非执行董事。1997年,王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 ,2001年,以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学习。2003年末,回国创业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摘编源于学习传播和分享,若涉及到您的版权,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